《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李慧敏|全国两会报道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我国能源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我国氢能发展呈现出新一轮热潮,相关鼓励引导政策密集出台,产业链发展不断完善。然而国家层面尚未正式发布有关规划,产业发展进程中还面临种种问题。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中国石化了解到,中国石化系统部分两会代表、委员就高质量发展氢能产业提出了相关议案、提案。
完善氢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集团齐鲁石化公司总经理韩峰今年提交了《有效推进氢能产业发展 促进国家能源转型》的议案。
韩峰表示,当前,我国氢能产业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等机构开展过氢能产业布局规划研究,但国家层面尚未正式发布过有关规划,氢能产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需引起重视。如燃料电池催化剂等关键材料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主要依赖进口;产业发展出现一定“虚火”现象,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为此,韩峰建议: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尽快出台国家氢能发展战略,把氢能发展纳入国家“十四五”能源规划,明确氢能发展目标和路线。
二是从国家层面进行统筹,发挥炼化等行业主力企业的产业及技术优势,牵头组织有关企业、科研单位等,针对行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组织攻关示范,开展科技攻关,并加强有关标准的研究制定;选择重要的资源和加工生产基地至港口码头等重要物流中心的沿途沿线,由优势企业牵头组织开展制氢、储氢、运氢、加氢一体化布局建设示范,探索氢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模式。
三是优化政策激励,科学制定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有关政策支持体系,提高政策支持的精准度,高效助力氢能产业发展。
加强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重点攻关,促进国产化
国际氢能委员会预计2050年,全球氢能产业占终端能源需求比例达到18%,可减少60亿吨二氧化碳,创造2.5万亿美元的市场价值,创造3000万个工作岗位。并预计2050年,氢燃料电池汽车超过4亿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天津石化公司党委书记李永林提交了《加快促进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提案,在李永林看来,氢能在交通领域的终端应用将整体带动产业链的发展。
李永林指出,多地政府大力推进氢能产业发展,汽车企业、燃料电池供应企业以及投资机构热情高涨,多家企业积极进入制氢供氢产业链。
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共销售2737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同比增长79%,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超过6165辆,是商用车数量最多的国家。全国建成加氢站61座,投入运营52座。
“虽然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已经进入了商业化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部分关键材料及核心零部件还依赖进口,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还存在不足等多方面问题。”李永林表示。
鉴于此,李永林建议:一是制定氢能及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顶层发展规划。建议制定国家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立足于长远性、全局性、战略性、方向性,设计未来氢能与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可持续行动方案,明确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整体规划氢能产业重点发展区域等。
二是制定适合的、可操作的氢能产业管理规范和法规。建议科学评估安全风险,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制定适合的、可操作的氢能产业管理规范和法规。可以参考成品油、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等能源的管理办法管理能源用氢,从而使氢气的大规模、长距离、低成本储运具备可行性。
三是引导和支持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目前我国缺少国家层面规范化的加氢站规划建设审批规定,地方在审批加氢站建设时无据可依,需要各自摸索。国内加氢站从选址规划到建设完工,平均需要2年时间,甚至个别地方耗时5年。建议国家出台加氢站审批主体、建设审批流程以及补贴政策的指导意见。
四是加强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重点攻关,实现全面国产化。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部分零部件技术和制造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关键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核心零部件还需要国产化。建议以政府为主导,联合研发机构及企业,集中力量实现核心材料、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突破,打造自主化生态链。
五是在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给与支持政策,加速商业化进程。建议在有一定技术和产业基础,氢气丰富、空气污染严重、可再生能源丰富地区优先推广,在公共交通、物流、环卫等领域率先实现示范运营,并给予相应的路权和持续稳定的补贴政策。
六是加强氢能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国际合作等方式,鼓励高校、大专院校开设相关课程,培育一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及各类技能型人才。
加快推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公司党委书记吕亮功今年两会带来了《加快推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议案。
吕亮功表示,2017年以来,国家相关部委密集出台政策引导并鼓励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开发和发展,加速了氢能产业化进程,现已初步形成以交通应用为主的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链。但与此同时,我国在氢能产业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如产业缺乏统一规划、总体成本过高、技术标准体系相对滞后等问题。
为此,吕亮功建议,尽快出台国家层面氢能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路线图,设立专业化的国家能源研究院和氢能重点试验室,完善氢能产业相关技术标准和检测体系。
此外,吕亮功还建议,利用石化企业发展氢能的产业基础优势,推动制氢从以灰氢为主逐步向蓝氢和绿氢过渡,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石化企业具有丰富的低成本灰氢资源优势(即96%的氢气来源于化石燃料,蓝氢指由化石燃料制取,但辅以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利用等处理,绿氢指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制取),是目前国内主要氢气生产来源之一。同时,石化企业在全国拥有网络化的天然气管网和终端加油站,具有管道输氢和布局加油/加氢站的天然优势。” 吕亮功表示。
原文链接:http://finance.ifeng.com/c/7whhFkspitA